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自古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天, 因此在各地都会有非常有趣的习俗。
立秋节
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迎秋,并举行祭祀少嗥、蓐收的仪式(见《礼祀·月令》)。汉代仍承此俗。《后汉书·祭祀志》:“立秋之日,迎秋于西郊,祭白帝蓐收,车旗服饰皆白,歌《西皓》、八佾舞《育命》之舞。并有天子入圃射牲,以荐宗庙之礼,名日躯刘。杀兽以祭,表示秋来扬武之意。”到了唐代,每逢立秋日,也祭祀五帝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》:“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。”宋代,立秋之日,男女都戴楸叶,以应时序。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,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(见《临安岁时记》),明承宋俗。清代在立秋节这天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民国以来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。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
秋忙会
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,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。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,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。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,变卖牲口,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,设有骡马市、粮食市、农具生产市、布匹、京广杂货市等。现今把这类集会,都叫做“经济贸易交流大会”。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、跑马、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。
贴秋膘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: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,“以肉贴膘”。
啃秋
啃秋,又称咬秋,汉族岁时风俗。即立秋日吃瓜。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,称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,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,将其咬住。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“咬秋”,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。在浙江等地,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,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。
晒秋
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称水
旧时,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,然后称重。如果立秋前的水重,就表明伏水重,那么秋天雨水就少;如果立秋后的水重,那么秋天雨水就多,有可能形成秋涝。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,根据水质轻重,推测秋水涨落。
吃“渣”
山东、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“渣”习俗,“渣”即用豆末和青菜做成,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
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习俗 贴秋膘 转载请保留网址:https://www.mxyn.com/jie/1649382677.html
手机版访问:https://m.mxyn.com/jie/1649382677.html
[【秋】立秋]
秋季,天干物燥,人们容易感到烦躁,情绪不太稳定,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。所以一定要保持开朗的性情,让自己快乐起来,多和别人交流,平心静气的对待每一件事。秋季养生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秋日对农人尤为重要,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。 时到立秋年过半,可能有涝也有旱, 男女老少齐努力,战天斗地夺高产。 棉花抹杈边心,追肥时间到下限, 天旱浇水要适量,防治病虫巧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秋,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,暑去凉来,禾谷成熟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通常在公历8月79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。《孝经纬》:大暑后十五日,斗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 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 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 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 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...
生活
人物
睡眠与失眠研究
生活
生活
物品
生活
人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