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【秋】白露]
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。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。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,但早晚气候已凉,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。人们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咽...
[【秋】白露]
白露时节,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。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,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。每年正月初八、清明、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,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。其中又以清明...
[【秋】白露]
《诗经蒹葭》 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 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 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...
[【秋】白露]
白露节气表达农事活动的俗语和谚语摘录如下: 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。 草上露水凝,天气一定晴。 草上露水大,当日准不下。 白露满地红黄白,棉花地里人如海, 杈子耳子继续去,上...
[【秋】白露]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秋季的第3个节气,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,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。太阳达黄经165度,斗指癸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...
[【秋】处暑]
进入秋季后,人体进入休整阶段,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,机体会产生一种疲惫感,这种状况就是秋乏。人们的起居需做出相应调整,比平时增加一定时长的睡眠为好,以适应秋乏。...
[【秋】处暑]
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,例如:吃鸭子、放河灯、开渔节、煎药茶、拜土地爷等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...
[【秋】处暑]
《处暑》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,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,割稻陌阡车马迟 《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》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,渐觉白藏深。 叶下空惊吹,天高不见心。 气收禾黍熟...
[【秋】处暑]
民间谚语最能体现一个节气的特点,关于处暑节气的: 农时节令到处暑,早秋作物陆续熟, 首先田间选好种,黍棒秫谷精细收。 腾出茬口快耕翻,土地得歇收麦厚。 处暑棉田见新花,及时...
[【秋】处暑]
处暑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斗指戊(西南方);太阳黄经达150。处暑,即为出暑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时至处暑,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、太阳辐射减弱,副热带高压...
[【秋】立秋]
秋季,天干物燥,人们容易感到烦躁,情绪不太稳定,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。所以一定要保持开朗的性情,让自己快乐起来,多和别人交流,平心静气的对待每一件事。秋季养生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自古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天, 因此在各地都会有非常有趣的习俗。 立秋节 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迎秋,并举行祭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 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 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 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 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秋日对农人尤为重要,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。 时到立秋年过半,可能有涝也有旱, 男女老少齐努力,战天斗地夺高产。 棉花抹杈边心,追肥时间到下限, 天旱浇水要适量,防治病虫巧...
[【秋】立秋]
立秋,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秋天的开始,暑去凉来,禾谷成熟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通常在公历8月79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。《孝经纬》:大暑后十五日,斗...
[【夏】大暑]
大暑节气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环境的恶劣而改变,那么,如此一来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生活养生的良好的习惯。大暑节气遇上中伏天,天气简直热炸了。在高温天气下,人们容易...
[【夏】大暑]
大暑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。 饮伏茶 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...
[【夏】大暑]
《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》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,荆扬不知秋。 林下有塌翼,水中无行舟。 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曰荷...
[【夏】大暑]
有关大暑节气的谚语精选: 大暑热不透,大热在秋后。 大暑不暑,五谷不鼓。 大暑热,田头歇;大暑凉,水满塘。 小暑不见日头,大暑晒开石头。 小暑大暑不热,小寒大寒不冷。 大暑无酷...
[【夏】大暑]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,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此时正值二伏前后,斗指丙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每年7月22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。 暑是炎热的意思...